热门标签

停车难、行车难等问题“众口难调”怎么办?杭州:大数据+“圆桌会”推动民情热点共商共治

时间:4周前   阅读:1   评论:1

杭州市上城区笕桥街道范家路未交付验收但已通车,十年来车辆违停频发、沿线餐饮生意红火,导致走路只要几分钟、开车却近一小时,群众苦不堪言。11月14日晚,市民陈伟开车通过这里耗时7分钟,他表示很知足:“全靠‘圆桌会’,看得到家里灯光却到不了家的日子总算到头了!”

交通管理事关千家万户。按传统流程,群众反映的问题由交警各业务条线自行处置,无法真正把握民情趋势和解决难点问题。去年以来,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践行“三能”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设立民情中心并建成“杭州交警民情警务信息系统”。

中心负责人鲍永亮介绍,系统自动抽取涉及交警的信访、接处警、人大提案等12个渠道的民情数据,完成数据由“散”到“统”的转变,通过分析研判后建立民情热点派单、跟踪督导等机制,确保问题得到落地治理。今年已通过派单闭环治理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导致拥堵、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组织问题等热点100个,完成治理率85.54%。

三墩北区域因规划导致停车位缺口超5000个、范家路系村道导致交警无权执法……针对单凭交警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民情中心开创“交通综合治理圆桌会机制”:推动由属地党委政府主导,组织属地交警、职能部门、周边单位、居民(投诉人)等进行协商,面对面把话说开,共同研究治理方案。

会后,交警根据民意调整区域通行方案,政府主导多方利用闲置土地造停车场,城管部门对泊位进行收费,公交公司增加接驳线路,投诉人担任监督员和宣传员……让三墩北区域、范家路等地极大缓解了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投诉量剧降。曾作为民意代表投诉54次的律师王某,在回访中对交警工作高度认可。

“‘圆桌会’不是万能的,但它是解决、解释、解气的载体;像在丁兰社区,群众围绕停车问题分成三派争吵不休,有人在参会前准备了厚厚一本发言稿,当他听完其他人的难处后,默默合上了本子。”鲍永亮说。

截至发稿,民情中心召开“圆桌会”11次,治理完成社会性违停问题8个,杭州市交通管理民情量由此前每月约17万条,下降至今年10月约6万条。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沈永东认为,杭州交警此举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精神,畅通多方利益主体诉求表达通道,有利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平衡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的创新做法。

上一篇:图集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的中国公司身影

下一篇:足球免费推介:Bursa Malaysia Derivatives explores collaboration with Shanghai exchange operators

网友评论